您的位置首页  中山魅力  特产

这是恩平目前唯一有保留有船渡的地方,“一渡通四地”曾见证恩平水运的鼎盛繁荣……

 

夕阳西下,幽风阵阵,横陂镇园山村绵延数百米的旧街,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房顶垮塌。然而,二三十年前,这里是货通三地、人流如织的商贾旺地,堪称八九十年代乡镇经济发展的代表作。

timg?image&quality=80&size=b9999_10000&sec=1591729716844&di=b15f0dfd4a871485a47d460e8bc43e4f&imgtype=0&src=http%3A%2F%2Fzfs1.fiiimg.com%2Fzfs1%2F7DF%2F1016%2FOPQ%2F016142643466CABFKIQN_720x540.jpg

 

园山客运码头是恩平最后一个渡头,随着疫情好转,迎来一批批红树林观光客。尽管已经失去昔日客流支柱,但坐落在镇海湾红树林景区的中心位置,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,渡头有望实现转型发展,迎来重生。

 

粤恩平渡2188,目前恩平唯一一艘渡船。

昔日:是 货客两旺的水上驿站

园山渡头的航线连接的是台山小江,连通镇海湾隔开一公里多的恩平横陂和台山小江两地。“如果走陆路去对岸,要么走镇海湾大桥,绕一个大圈,1公里的水路变成60公里的陆路;要么走276省道经那扶、深井进入小江,1公里的水路变成40多公里的陆路。”曾经,这座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小渡头,汇聚着恩平、台山、阳江等各种口音的商贩过客。

在园山渡头,村民吴任荣等人告诉记者,航线几乎自建村以来已经存在,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,经历了人力摆渡、风力帆船、马达机船几个时代。

 

 

 

荒废的房屋及仓库,曾见证昔日渡头的辉煌。

解放前,园山村原属于台山管辖,行政划分属于深井镇小江村,解放后划入恩平管辖。由于长期以来婚嫁传统、商贸往来,加上“一渡通四地”,园山渡头是打通恩平、台山、开平、阳江等地的主要通道,很长一段时间内,园山渡头是货客两旺的水上驿站。早在八九十年代,洪窖、小江、北陡、阳江等几个地方的商贩就像走亲戚一样,到各地贩卖成衣、咸鱼、农具等商品,园山渡头作为各圩之间的交通枢纽,旺盛的客流为园山村及其周边发展。

 

“最辉煌的时候,两艘船坐得满满当当。”见证当年盛景的吴任荣向记者重现昔日的辉煌一幕,他记得,那时来自阳江的卖衣服、咸鱼的商贩经常坐着四辆拖拉机风尘仆仆来到渡头,人货混坐,并没有什么讲究,他们卸货、上船、下船、挑货,“那时候的人真的很能吃苦。”

有一次,有两个阳江籍的商贩自驾船只跌落海中,当时渡船的船工看到险情,立马驱船前去救援,“当时是秋冬季节,幸好救援及时,才救回了两条人命,那两人获救之后,盖着棉被还不停打着哆嗦。”

解放前,园山村有三十多名参加游击战的战士,小江游击队与园山的分部主要通过渡线保持联络,恩平、台山各镇的游击队主要通过方便的水路交通进行情报交流,为区域战斗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如今:成为摄影打卡点

五十多岁的船工吴辉年已经接手摆渡工作多年。“有时一天加起来才十多个客人。”来红树林旅游的客人日渐增加,成为吴辉年主要承接的 “新业务”。

 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,渡头乘客人气鼎盛,“那时船工要分工合作,有人卖票,有人维持秩序,有人负责开船。”吴任荣感慨道,“我还记得,那时,两艘渡船坐得满满当当,我一手挡住还想上船的人,大呼‘到此为止,等一下班’。”吴任荣一边用手作出隔档的姿势,一边说。

随着陆路交通逐步普及,沿海高速的镇海湾大桥通车,加之276省道不断完善, 园山渡头也逐渐从繁荣走向衰落。“以前,人们没有太多选择,在276省道贯通之前,园山村附近的村民要去横陂,也只能选择走山边小道,那是一条十分崎岖难行的路。”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村民告诉记者,像园山这样可以坐船到对岸赶集,已经是不错的了。而今,276省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滨海公路,将镇海湾西岸的村镇窜成一体,北接325国道、江湛铁路,南连沿海高速。

 

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横陂出口就位于渡头旁,渡头上还建有一座三层高的观鸟台,登台远眺可以将美好的景观一览无遗,绵延不绝的红树林景观孕育了品种丰富的鸟群,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必到之地。旧圩、红树林、观鸟台,发展人文景观游也许是一个上佳选择。市民李先生是摄影爱好者,经常到红树林采风拍摄,“连绵不绝的红树林,百鸟齐飞的景观,值得我们多次前往拍摄。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自驾游到镇海湾观赏红树林的旅游群体逐步增多,园山渡头有望迎来“第二春”。

乡村振兴使旧村焕发新活力

恩平市井流传着一个关于园山村的有趣歇后语:园山仔行山(即扫墓),少个而得少个(恩平方言,少一个还想再少一个)。这个歇后语的背景就是园山村民行山是坐船出行的,“我们祖宗的坟墓葬在海上的鸦洲岛,村民都坐小艇去祭拜祖先,小艇上坐人,肯定越少人越好了,人太多容易翻船。”

 

在园山村委会主任吴长芹的带领下,记者参观了村中的古碉楼和古榕树。这栋古碉楼的外墙几乎没有任何损坏,内部的木结构也保存良好。作为当年村中抵御强盗的利器,碉楼内部还设置了枪眼。村后的一棵古榕树被称为“龙树”,其中一根粗壮的树枝以“W”形的姿态伸展,犹如一条舞动的龙。

 

园山村充分借助S276省道的交通运输优势,引入了种草产业,将村中500亩荒地租给种草专业户作为草场。“土地租金,加上村民种草就业,草场每年能为我们带来四五十万元收入。”吴长芹说。据介绍,草场种植的草皮主要用作绿化,主要客户是楼盘小区、高速公路管理方。

园山村党支部书记吴焕畴表示,乡村振兴为该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,村中建起了崭新的篮球场、广场。“在上级的财政补助下,我们还将修建一条环村公路,方面村民出入。”吴焕畴告诉记者,园山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连片红树林近在咫尺,人文、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,将加强周边资源整合,大力发展乡村游,以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,进一步实现惠民。

江门日报 · 恩平新闻

数字报

 

文图: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

责编:梁晓敏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